民革党员黄杰与“灵甫号”起义
发布时间: 2015-12-21 浏览次数: 2311

 
  来源:大连统一战线(汪泽德、辛洪富)

    “白发催人省,光阴流无情;甘为孺子牛,功故千秋评。”在民革党员黄杰家里的一首诗记录着这位外表平凡的老人那不平凡的人生经历。

    在“灵甫”号起义六十五载前夕,我们拜访了这位88岁高龄的“起义老人”,听他讲述当年“灵甫号”起义的故事,张张画面犹现眼前,让人不禁热血沸腾、久久回味。

 ▲黄杰近照

    北伐胜利那年九月,黄杰出生在南京城南一个军人世家,祖籍河北。黄杰父亲黄瑞铭少将是傅作义将军的同学,抗战时正在养病。为了生存,黄杰的母亲带着他们兄妹四人,于1937年12月末来到万国红十字会所办的难民区寻求庇护,当时,南京同胞几乎全部遭枪杀。那段时间,黄杰的父亲一度被日本特务抓去,严刑拷打,威逼利诱,但父亲宁死不当汉奸,后通过“内线”才得以假释。

    年轻的黄杰始终牢记南京大屠杀血的教训,凭着抗日救亡的一腔热血,在国立高等师范就学的他在抗战胜利的曙光来到之际,毅然加入了抗战的队伍,迎来了日本无条件投降。

    服役“灵甫号”誓要“雪甲午耻、重振国威”

    1946年初,国民党政府在重庆、上海、南京各部队、机关招考一批有英语基础,身体健壮的志愿者,保送海军参战学兵大队。在于学忠上将的担保下黄杰顺利的被录取。当时,黄杰是抱着“雪甲午耻、重振国威”的宏图大愿来到海军行列。

    学员们在上海进行了八个月的预备训练和英语强化培训,是年11月,近千名学员赴英国各地进行了正规专业学习,黄杰则被安排在长塘皇家海军学校枪炮专业学习。

 ▲1947年黄杰在英国皇家海军

    翌年12月,在英国各地学习的学员都集中到普斯茅斯军港进行实习,黄杰被分配到亨特级驱逐舰“曼狄甫号”担任士官。二战结束后,为落实1943年同盟国元首开罗会晤精神扶持中国海军,将“曼狄甫号”驱逐舰无代价租借给中国使用5年。

    中英两国交接后,“曼狄甫号”被更名为“灵甫号”,郑天杰中校为舰长,池孟彬少校为副舰长。5月26日,“灵甫号”和“重庆号”两舰在“重庆号”巡洋舰舰长邓兆祥上校带领下启航回国,跋涉万里行程,于6月28日抵达香港,回归祖国怀抱。

 

灵甫号驱逐舰

    内战前夜民不聊生 爱国志士密谋起义

    8月12日,两舰到达上海吴淞口外待命,随后奉命来到南京,靠泊下关中山码头”。9月4日,“灵甫号”转道驻防上海,在途经江阴、南通一带时,在江面上与江北解放军陆上小部队有小的交火接触,水兵们方知国内情况与两年前出国前已大不相同,隐约感到内战已在全面展开之前夜。

    到上海吴淞口后,黄杰和船员们与同泊一个码头的“重庆号”学友谈到回国后的感受:腐败丛生,物价飞涨,金元券贬值,两极分化,民不聊生,当年还发生了“抢米”风潮,内战也烽火纷飞。黄杰和学友们深感当下状况有失建立现代化海军“雪甲午耻”的初衷,厌战情绪由此高涨,“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呼声,暗中在两舰水兵中蔓延。

    中共上海局策反委员会林城、陈志远了解到“灵甫号”水兵反对内战情绪高涨。1948年10月防潜中士尚镭成为中共地下党员,并与中共上海局策反委员会林城、陈志远取得联系,策反了上尉防潜官兼枪炮官陈克、上尉航海官何鹤年,将陈克也发展为中共地下党员。

    尚镭从中共策反委员会得知北方战场大好形势,回舰来发展了高冲天、柏铭、黄杰、马光祯、江文炳、廖景圣、高光祚(后改名为高光)、王维、高炳琦九人,共12人组成“军舰起义核心小组”,并在南京江宁路111号黄杰家秘密开会,鼓动反战情绪,酝酿起义。并力求与“重庆号”联合起义。黄杰负责与“重庆号”士兵解放委员会副主席李铁羽联络联合起义事宜。

    起义经几多周折辗转抵达解放区

    1949年1月,淮海战役宣告结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大军已逐渐结集到长江北岸。在当年春节前后,尚镭先后两次展开核心组会议,对起义做了详细规划及分工。起义拟选择在“灵甫号”驶出吴淞口后进行,但因舰上校级军官无响应者,只能自下而上行动。起义时,尚镭、高光祚持枪登上舰桥迫使舰长郑天杰改变航向北转,向连云港或烟台、葫芦岛、安东之一港驶行;在改变航向后,起义人员即向全体船员宣布起义,要求全体舰员要绝对服从起义委员会命令。尚镭、高光祚二人在舰桥指挥控制的同时掌控舵房;由黄杰、江炳文负责看管军官,根据每个军官对起义的配合程度及航行需要逐个放出,顽固不化者押到解放区再作处置;柏铭、廖景圣分别到前后舱掌握舰员活动;马光祯负责掌控电源及机舱,并掌管无线电室,不准任意往外发报;高冲天锁上弹药库,万一起义失败,引爆弹药库;王维、高炳琦机动接应。陈克、何鹤年上尉是起义核心组级别最高的军官,宜暂不暴露身份,可在关键时刻出面。黄杰也设法与重庆号李铁羽进行了沟通。

    正月二十八风云突变,正在江南造船厂修理的“灵甫号”忽然接到命令——所有军舰不准出海,事后才得知“重庆号”已于2月25日凌晨1时许起义,驶往解放区烟台港。

    驻泊要比巡防轻松得多,但急坏了尚镭等人,不离港就没有起义的机会。3月20日,陈克得知桂永清下令该舰需在三五天内草率完成大修,想必近期有出舰任务。在与中共上海地方组织代表林城、陈志远商讨后,原拟3月24日“灵甫号”驶出长江口外即行起义北上解放区。但陈克近日又探知这次南下去穗航行中,有火力强大的英国军舰康巴斯号随航,名为结伴,实为监督,起义必将发生激烈战斗。林城提出,至今解放军还没有建立人民海军,未来“灵甫号”和“重庆号”官兵都是人民海军的骨干力量,为避免牺牲,一定要谨慎行事,可到广州后见机行动。

    4月15日,郑天杰舰长传达“灵甫号”拟送第四军区司令杨元忠往海南岛一带巡视,要求做好出航准备。尚镭从陈克处得到消息后,便在广州越秀公园召集起义核心组会议,号召趁出航之机,劫持杨元忠起义,开往北方解放区,又让何鹤年予先设计好起义航线图。陈克为保证万无一失,还专门找轮机长王彝民了解燃油储存状况。

    4月21日上午,灵甫号接到通知前往香港加燃油及淡水,而后返回虎门接杨元忠去南海。孰知抵达香港后,港英当局派一名引水员和两艘大马力拖轮,将“灵甫号”拖顶到一个偏僻的码头靠泊。郑天杰舰长当众宣布:“英国决定提前将灵甫号收回!”

    形势突变,起义核心组织只得改变计划,组织起义官兵离舰去解放区,由中共上海地下党与香港地下党联系,请求给予经济资助。

    通过陈克联系,尚镭、高光等人找到了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化名为乔木的年轻外交官乔冠华。虽然新华社驻港办事处经济也很拮据,还是为起义官兵筹措了4000港币资助盘缠,并从各方面给予关怀。为了凑足回国的路费,很多官兵变卖了自己的贵重物品。先遣队成员共同乘英商太古轮船公司“北海轮”离开香港,终于在5月21日抵达解放区天津。

    5月27日,“灵甫号”交还英国。翌日,曹助雁等22人乘英商“湖南轮”前往天津;第三批冯广林(后更名为冯长天)等20人于6月3日乘英商“湖北轮”离港,何鹤年等4人自行来到解放区,起义人员共77人,占船员的一半以上。

    从军从教皆辉煌投身民革贡献多

    在解放区,起义海军受到热烈欢迎,朱德总司令、毛泽东主席联合给起义官兵发电报称“热烈庆祝你们英勇起义”,因当时解放军还没有建制海军,因此把起义的海军官兵称颂为“是参加中国人民海军建设的先锋”。
   

▲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黄杰

    尚镭、黄杰等“灵甫号”起义人员很快被分配到安东(今丹东)海校,称“黄海部队”。原“重庆号”舰长邓兆祥任校长,辽西军区司令朱军任政委,主要进行思想政治和人民军队优良传统教育。

    同年11月22日,“大连海校(今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建校,被誉为新中国的“西点”,是海军军官的摇篮。1950年2月1日,大连海校正式开学后,黄杰被聘为教学人员,讲授枪炮材料学和光学仪器(合致式立体测距仪等),给培养舰艇长的高级班上课。负责“四明山”及“107”军舰全舰第二战斗部署教练工作。

    1950年国庆节,黄杰与海校学员代表新中国海军参加天安门广场检阅仪式,并担任“八一”军旗掌旗官。

1950年国庆黄杰擎八一军旗在天安门接受检阅

    在“文革”期间,黄杰受到冲击,四人帮被打倒后,1977年,黄杰恢复了名誉。1979年,黄杰当选为市政协常委,连任三届;在此期间,为呼吁平反冤假错案,为相关人员落实政策发挥积极作用。

    因历史渊源,1981年黄杰成为民革党员。在民革成立市委的第一次党员大会上,黄杰同志当选为第一届市委委员,负责对台工作。当时民革只有四个支部,黄杰担任学院支部主委发展了不少高级知识分子;1984年4月第二次党员大会上,他连任第二届市委委员。由于黄杰与“重庆号”起义人员秦咸周的共同努力,1987年6月大连水产学院建立了民革支部。

    当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民革号召党员发挥海外关系作用,加强对台联系,黄杰作为对祖(台)工作组组长以身作则,恢复了对台湾亲友的书信联系。1982年开始,多次邀请美籍华人胡廉博士,学者聂多闻等四对外籍专家夫妇前来大连讲学,开外籍专家来连讲学之先声。

    在本职工作中,黄杰也是勤勤恳恳,先后被评为优秀教师、科技先进工作者。1983年,他还利用课余时间于翻译了《英美风俗习惯礼仪》,并作为副主编与他人合作编著《英汉综合大辞典》。离休后的黄杰还发挥余热,作为主要编委,编辑1200万词的《现代英汉科技综合大辞典》,之后又参与编辑了《汉英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