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国民党将军潘华国
发布时间: 2016-04-05 浏览次数: 1218

(文章图、文皆为大连海洋大学退休教授、原大连市民革市委委员辛洪富提供整理)

    民革成员辛洪富的那段记忆可追溯到1986年,第一次赴美做访问学者的辛洪富有点紧张,因为时任民革中央副主席的贾亦斌满含热情地交给他一个任务,希望这位踏实肯干的中年人飘洋过海之后,能将一份带有深意的礼物送到在台湾退役后便定居美国的国民党将军潘华国手中,这份礼物是潘家的亲戚,同时也是民革成员的伍蔚文送给潘家的礼物,寄放在我国纽约驻美领馆,可能存有戒心,潘家一直未去取回。

    那是消息闭塞的八十年代,不仅两岸信息隔绝,在当时,台湾当局在美人士还惧怕与大陆接触。没有经验,也不知会遭遇什么,辛洪富揣着一颗忐忑的心飞抵遥远的大洋彼岸。幸运的是,刚出机场,领事馆便派来三辆面包车把他接走了。到达使馆,他找到时任领馆科技组组长的领事蒋凯,那是一位很热情的海城人,见面并互通情况后,辛洪富得到了潘将军的电话,犹豫再三,他小心翼翼地拨出了那串电话号码,是潘夫人接的。略加寒喧,他将情况来龙去脉说了一番,夫人答应考虑接收礼物的事,谁料第二天早吃过早餐,就得到了对方肯定的答复。就这样,他不仅顺利完成了贾亦斌的嘱托,在交往中,与潘家关系也慢慢熟悉了。

    后来,潘家对辛洪富渐渐产生了信任,并委托辛洪富给远方的女儿及友人捎去关怀与问候。得到来信,潘将军之友郑洞国非常高兴,深情地回忆起那段与潘将军共事的时光,还拿出他的回忆录《我的戎马生涯》给辛洪富看,说道:“当时军中具体事物多由潘华国、舒适存等人主持。潘、舒二人有胆有识,作风干练,均为实干人才。”,对辛洪富表达了感激之情。

    1987年,两岸人员开始略有交往,九月的北京,红叶飒爽、热情似火,迎来了潘家。初抵大陆,潘家仍有疑惧,贾应华将军称以人头确保潘家行程安全,表现出了极大的诚意,加之各方交往以及亲眼所见,才逐渐让对方放下了戒心。旅途劳累,潘老身体略有不适,访连计划眼看就要被搁置,市统战部心急如焚,不得不派辛洪富到京力邀潘将军来连。10月12日,潘家一行人在一众热切期盼中抵连,游览了有历史意义的旅顺、风光无限的滨海路、依海而建的傅家庄公园及老虎滩公园,参观了大连造船厂及机车厂,对大好河山的巨变,生产的蒸蒸日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表示高兴与惊叹。

    后来,辛洪富前往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访问期间,与潘将军一家相处得其乐融融。他说,有一个场景,让人记忆犹新。1995年,在原国务院港澳办公室主任鲁平在纽约唐人街一个餐馆召开约400余位华人同胞会上,潘老在夫人、女儿的搀扶下,上台讲话,介绍五十年前的往事,1945年他接到蒋介石命令去接受香港,他写密信给蒋,希望将香港收回中国,但蒋介石命令将港交给英国,老人后悔当时没有达到目标,而现在,终于完成了这个心愿,他衷心感谢国家。当时,鲁平在台下,泪盈于睫,之后鲁平上台与之紧紧握手,场面感人。

    1997年7月1日香港顺利回归,老将军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1945年9月16日潘华国将军与英美代表在香港接受日本投降(坐者左第二人)


1989年10月在纽约潘老家中


1991年8月4日我与潘老及其夫人王前郁在纽约炮台公园(背面是世界贸易中心)


1992年5月我与潘老在纽约其小女儿潘梅林家


1992年6月在纽约潘梅林家中


1991年10月在纽约潘梅林家中,中为潘梅林,右二为潘茨姗


1992年5月在我办公室(SUNY,海洋研究中心)潘老一家来此访问


1992年5月在SUNY校园内


1987年10月14日潘老与夫人王前郁在大连理工大学住处


1987年 10月14日辛洪富与二老在大连北大桥


在大连市政协举行座谈会

(左一为市政协主席康光祥、右三为市民革主委马大英、左二为袁应麟,右四为潘华国,右二为潘夫人)   

   

大连市统战部宴请潘老(左二为王建顺部长)

    人物介绍:辛洪富,男,1935年生,大连海洋大学(原水产学院)退休教授。1985年5月10日参加民革;1988年为大连市民革市委委员(第三届、第四届);1988-1992年市政协委员,1993-1997年市政协常委。曾任水产学院土木系主任(1983-1995);1986年3月-1987年4月美国西北大学访问学者;1988年10月-1992年8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SUNY)访问学者。1999年退休,之后,在市、校老教授协会、老科协奉献一份光热,现为大连市老教授协会副会长、校老教授协会副会长、校老科协会长。